孩子寫作文總是磨蹭寫不出來?這里有解決辦法并且還能寫出新意!
寫作文一直是很多孩子遇到的難點,作業幫家長版語文老師黃紀宇提到,孩子不愛寫作文,有以下幾種常見原因:
一、沒興趣
在孩子開始寫作之初,沒有很好地激發孩子動筆的熱情。比如,在孩子寫作時不斷糾正細枝末節的地方(改正錯別字等);更多地指出孩子的問題,而不是激勵表揚孩子的寫作成果等。這些行為看似是在指導孩子寫作,事實上卻很容易在孩子的寫作旅程上給孩子設計了過高的門檻,打消了孩子動筆的積極性。
二、不會寫
在小學階段,“新課標”對孩子的寫作要求有一個“斷層式”的提升。一二年級的看圖寫話,一般是寫一句話作文寫不出來怎么辦,幾句話,或一段話。這個階段的孩子似乎還感受不到特別大的寫作壓力。但是三年級開始,對孩子的寫作要求,一下子提升為全篇文章的寫作,很多孩子的寫作難題一下子暴露出來,很多家長就慌了。
該怎么辦呢?
孩子如果處在一二年級,經常參與集體說話寫話活動,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多引導表達,可以很好地激發寫作熱情,培養孩子樂于表達的習慣。孩子如果處在三四年級,正是寫作入門,打牢寫作基本功的時候,這個階段的孩子要具備初級構篇和行文的能力,不建議爸媽們自己指導寫作,我們很難把握學校的寫作能力的要求。建議專業的老師進行指導。孩子如果處在五六年級,仍然在寫作上很頭疼,多半就是之前的基本功不扎實,建議補補基本功,由老師先教授一些比較立竿見影的方法技巧,讓孩子先把寫作信心提上來,然后再逐步提升寫作能力。總之,寫作學習不建議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還是要持之以恒,才能見效。家長需要根據孩子情況安排合理的寫作學習計劃。
基礎的會寫的,那么如何脫離俗套,把作文寫出新意?
套路,是一個雙刃劍,對于作文初學者,確實有著立竿見影的效果,可是,弊端也顯而易見,我們發現孩子們的作文陷入套路,沒有新意,在四年級之前,“套路作文”還好使。可是,四年級之后,我們發現,之前的一類文,淪為了二類,甚至更差。那么,到底如何解決寫作文沒有新意的問題呢?
脫離俗套,先得知道什么是“俗套”。其實我們可以選材立意,以及結構兩方面去分析。
先說選材立意,因為孩子的經歷有限作文寫不出來怎么辦,所以遇到一些題目往往不知道寫什么,只好去搬一些套路中的選材,一提到樂于助人,就想到扶老奶奶過馬路;一提到父母作文寫不出來怎么辦,就想到了爸媽給我打傘,爸媽的衣服濕了一半。那么我們怎樣幫孩子選材立意呢?首先,我們要多和孩子聊天,聽他說說學校里的“嬉笑怒罵”,說說路上的新鮮見聞,并且鼓勵孩子記錄下來。其次,我們要多關注時事,多跟孩子討論,比如怎么看待共享單車,各地開始搶人才等等。也要多看書,積累一些素材。除了積累素材之外,我們家長也要與時俱進,讓自己的思想跟得上時代,經常跟孩子們分享一些新穎的觀點,如,我們要學會拒絕,不要做個沒有邊界的“老好人”……這些都是從選材立意上創新。那么如何從結構上創新呢?
這些就是技巧性的問題了,橫式構篇、縱式構篇、雙線構篇等等,大家可以自己了解一下。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