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家長建議怎么寫 關于延遲開學,寫給家長朋友們的建議
關于延遲開學,寫給家長朋友們的建議
尊敬的家長朋友們:
疫情當前,各地延遲開學,線上學習對我們每個人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機遇。越是這樣特殊的時期,越需要沉下心來思考:父母如何給孩子提供更科學的支持?我們還可以有哪些創造性的實踐?想到以下幾點,寫下來與大家交流。
“學會學習”的關鍵指標是學習者面向未來,具備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意識、能力和習慣。自律是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關鍵。此次線上學習,我們的孩子要嘗試著自我規劃、自我約束、自我實踐,家長要成為站在孩子身后的那個人。站在孩子身后,給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與幫助,不能成為學習的包辦者,也不能成為孩子學習的依賴者。“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這個觀點應該貫穿家庭教育的全過程。放手是愛,我們的孩子終究會成長為獨立的人,這份學習的自律也會成。當然,我們的孩子年齡尚小,家長需要為孩子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教會孩子如何正確使用線上工具,為孩子的自主學習提前下載學習資源,指導孩子按時學習。視頻直播在線的環節,如何聆聽,如何與老師在線交流,也是需要對孩子進行指導的。
“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此次在線學教學蘊藏著諸多學習契機,大家要善于發現、善于學習,不斷提升育兒本領。線上學習讓每個家庭直觀地呈現在大家面前,為家長朋友提供了了解教師教學以及其學生學習、家長指導的機會。“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借助平臺的展示要看到別人的長處一般家長建議怎么寫,也要看到自己的優勢,學習借鑒、改進策略、付諸實踐,最終提升家庭教育的品質。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愛學,不要用比較來打擊孩子,對孩子來講,擁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比什么都重要。秉持欣賞、表揚、激勵的原則,多關注孩子們的學習興趣,習慣養成和心靈成長。
最好的學習環境不是擁有什么樣的設施,而是身處在一個熱愛學習的群體之中。此次假期延長,正是“學習型家庭”建設的有利時機,希望每個家庭重視家庭文化、家庭規則、家庭行為的更新,與學校主動連接,共建“人人愛學習,人人會學習”的家庭新風尚。書香家庭、民主家庭、文明家庭……當孩子學習的時候,家長也捧起一本書;當孩子鍛煉的時候,家長也活動活動筋骨,閑暇時間,坐在一起討論某些生活中的問題……好的家庭生活是最主要的教育現場,“我們都是教育者”變得清晰可見。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也是貫穿孩子一生的“學校”,童年的經歷將影響人的一生。在這段特殊的日子里,家長的高質量陪伴不僅能夠消除孩子的恐懼心理,還會促進孩子的生命成長。所謂“親子活動”不單單是時間上的保證,更重要的是內容方法的科學與豐富。活動要進行精心設計,寓教于樂。比如以游戲的方式進行學習:九宮格、撲克牌、猜謎……;比如跟孩子講述自己小時候的事情,增進彼此的理解與認同;比如設計廚藝系列課程,讓孩子從“廚房小助手”變成“生活小能手”;比如親子運動:室內乒乓球、廣播體操等。時間永遠都是寶貴的,和孩子在一起的日子,家長要做活動設計的“魔術師”,創造一段難忘的回憶。
“世界是最好的教材,教材是真實的世界。”我們不能只在線上學習課本知識,更要引導孩子看看窗外的世界,關注疫情、關注社會,關注生命。偉大的祖國正在經受嚴峻的考驗,英雄的中國人民正在共渡難關,請教育孩子向醫護人員“最美的逆行者”致敬!向國士無雙的科學家致敬!向保衛人民生命安全的子弟兵致敬!抓住機會對孩子開展生動的生命教育、科學教育、愛國教育、人生價值的啟蒙教育……可以試著和孩子一起討論:生命健康與生活習慣的關系;個體命運與國家命運的關系;科學技術與人類社會的關系;行動與夢想的關系……我們的孩子要從小思考:將來我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將來我能為祖國、為社會做什么?今天,我該如何做?不要擔心孩子年齡小,播下一顆種子,就會擁有一種可能,要堅信偉大的志向都是在某一刻被激發的。
兒童教育學最新研究指出:6歲以前的情感經驗對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響。如果孩子在性格上表現出急躁、易怒、悲觀、具破壞性,或者孤獨、焦慮,對自己不滿意等,會很大程度地影響其今后的個性發展和品格培養。延遲開學的日子,孩子們長時間在家,作為家長要時刻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科學疏導,積極引導孩子進行積極的情緒管理。當孩子有不良情緒的時候,要幫助孩子找到情緒產生的原因,實現情緒的自我覺察,懂得負面情緒對自身健康是無益的。找到原因之后要讓孩子通過合適的方式來發泄,也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來調整情緒。我們要鼓勵孩子學會自我激勵,幫助其創造“主動、勇敢、樂觀、自信、開心”等健康的情緒體驗。
關于具體的方法:家長可以在晚上與孩子交流時,讓孩子講一講今天最高興的事情,以此來強化積極的情緒;家長也可以讓孩子通過視頻方式與同學進行交流,彼此問候、鼓勵,也是不錯的主意;家長還可以讓孩子用畫畫、用文字來表達內心的感受;家庭中要營造積極的情緒氛圍,成員之間和諧相處,避免不必要的矛盾沖突。
“養成好習慣,奠基好人生”,居家生活,也是孩子衛生習慣、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勞動習慣、體育鍛煉等養成的重要機會。所謂習慣就是一種自發、自律、自然的行為,是個人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最初的習慣養成,需要成人的指導與監督。作為成人心中要有“好習慣”的標準,和孩子一起制定“好習慣計劃”,堅持實施,及時評價。最初的好習慣計劃也不必要面面俱到,防止過于膚淺、流于形式。可以約定1——3項實施,通過開展“21天好習慣養成活動”,在閱讀、運動、勞動等方面促進孩子的成長。相信每一個好習慣的背后,不僅是行為的改變,更會促進意志品質、人格素養的完善。
在線學習期間,讓我們多看到孩子的努力,多看到孩子的進步一般家長建議怎么寫,幫助孩子建立學習的自信心。教育對人的成全重在“揚長”。每個孩子身上都有閃光點,都有潛質,作為成人要善于發現并強化這些優點,放大優勢效應,最終實現全面發展。這段時間,學生的個人興趣愛好不能被沖淡,堅持訓練,日有所獲。兒童時代的興趣愛好,影響一生的成就。我們要精心培育孩子的興趣,不能僅僅停留在掌握知識的層面。也希望每個家庭將客廳當舞蹈,家人做觀眾,經常讓孩子展示一番。據了解,好多孩子已經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所在,鋼琴、舞蹈、書法、跆拳道……要鼓勵孩子多多練習,堅持訓練本身就是一種可貴的品質。開學后,學校將繼續為孩子提供舞臺,讓孩子們秀出精彩。
“生活處處是教育”,同理,在家庭生活中也需要我們開拓教育空間。因地制宜,變換思路,教育的“微空間”可以有很多一般家長建議怎么寫,我們的廚房是課堂,勞動課、食育課都可以進行;我們的臥室也是課堂,衣物整理、衛生打掃;我們的餐桌也是課堂,用餐禮儀、親子溝通;我們的客廳不僅是操場還是舞臺,可以讓孩子們展示自我……我看到一個家庭里,將陽臺上的花草、客廳里的魚缸、家中的相冊都變成了教育孩子的資源,這是多么可貴的教育的智慧啊;我還看到有的家庭帶著孩子進行室內乒乓球練習,5、6歲是練習乒乓球的關鍵年齡,這項運動有利于專注力、靈敏性、協調性的培養,是不錯的選擇。
這個假期里,諸多自媒體的公益講座讓人為之感動,也豐富了大家對家庭教育的認知。而閱讀經典要內化成一種自覺的行動,經典書籍會引領我們不斷思考教育的本質,不斷回到教育的原點。家庭教育方面,可以向大家推薦的是蒙臺梭利的《童年的秘密》、洛克的《教育漫話》、盧梭的《愛彌兒》、陳鶴琴先生的《家庭教育》。閱讀的同時,面對疫情,常思考此時、此地,我們可以給孩子提供哪些方面的支持與幫助?我們可以開展哪些有意義的活動?從能做的地方做起,滿懷對孩子未來的期待,用行動來詮釋為人父母的愛與責任。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價值判斷。抗擊疫情是當下國家的重要任務,各位家長朋友要竭盡所能地保護好家人的生命健康。希望大家嚴格遵守政府的相關規定,特殊時期,減少外出活動,外出必須戴口罩;強化居家衛生消毒,養成勤洗手、勤通風的好習慣;弘揚正能量,成為孩子的榜樣。
疫情襲來,不一樣的春節,不一樣生活,而這一切絲毫不能改變我們對教育的熱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相信祖國,相信明天!這兩天雪花還在飄落,可我們知道春天已經來臨。正式開學的那一天,我們會在學校門口等待可愛的孩子們,依然會播放那首熟悉的歌,“喜歡看你的嘴角,喜歡看你的眉梢,白云掛在那藍天,像你的微笑,你笑起來真好看!像春天的花一樣……”
濟南市歷城區義軒學校侯登強
▼
校長會投稿郵箱: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