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盤工程師可能要失業了,比亞迪云輦開啟了從0到2的橫跨
比爾·蓋茨說,ChatGPT誕生的意義,不亞于互聯網的誕生。不少網友和它“聊天”后,紛紛感嘆“太智能了!”“好厲害!”
在京東集團副總裁何曉冬看來,ChatGPT是深度學習不斷發展的結晶,是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AI原生產品,它能實現來自機器學習、神經網絡以及Transformer模型的多種技術模型積累,也就是說,ChatGPT升級了AI創新范式。
“ChatGPT是大語言模型最新的發展,這一次出圈主要是因為其確實是有質的提升。”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副院長、人工智能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梁正表示,“就自身性能還有接受度而言,ChatGPT在商業上是個里程碑。”
從已知的信息看,ChatGPT是一棵“智能樹”,是科技對傳統行業劃時代的顛覆。巧的是,如今的傳統汽車領域,也在經歷這種變革,抓手則是電動化、智能化。
▍破與立,從0到2
相信許多人都聽過這樣的論斷:造車嘛!無非是四個輪子加兩個沙發。其實遠沒有那么簡單,汽車底盤在傳統汽車中被歸結到三大件之一,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深究,底盤在技術要求上甚至比發動機和變速箱還要高。
相較于后兩者來說,底盤是一個更加系統的工程,更加考驗汽車工業水平和正向研發能力。長久以來,行業內在底盤上的研究相對埋信碎片化,缺乏系統、全面的解決策略。國內垂直方向控制技術的發展更是處于“卡脖子”狀態,硬件制造、系統集成、匹配驗證等核心技術均掌握在少數企業手中。
好消息是,這一局面正在被打破,一如ChatGPT對傳統行業的顛覆,比亞迪近期發布的“云輦智能車身控制系統”,在電動化和智能化層面,給行業樹立了一個全新Flag。
初看“云輦”兩個字,深含中國文化底蘊, 其出自《魏書》,“云”,象征著以智能化技術創造更輕盈平穩的駕乘體驗;“輦”,源于中國古代的帝王座駕,以云輦命名,比亞迪向外界傳遞了一種文化自信,中國自信。
相較于部分豪華車上所搭載的空氣懸架、電磁懸架的單一技術或單一硬件,比亞迪云輦是車輛垂直方向的系統化解決方案,為車身垂向控制引入了電動化、智能化的新思路,這在中國汽車品牌中還是獨一份的存在。
就產業意義而言,云輦的誕生,一方面改寫了車身控制技術依靠國外的歷史,填補了國內的技術空白,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另一方面,‘云輦’超越國外技術水平,一登場就站上了行業領先位置,完成了從1到2的提升。
“比你優秀的人比你努力,你還有什么理由不奮斗”,比亞迪正是那個人們口中的“別人家孩子”,云輦的推出,也是比亞迪繼刀片電池、CTB、易四方之后的又一安全技術突破。
比亞迪就像是手持一把刀,一刀一刀又一刀,悄無聲息地割向傳統汽車的圍墻腹地,環環相輔相扣,刀刀刻骨銘心。
▍一套云輦,全系跨越
說到汽車懸架,你會想到什么?是多連桿、扭力梁,還是空氣懸架、軟硬可調?在電動化、智能化的當下,如果僅僅想到的是這些,那你就輸了。
軟件層面——
云輦智能車身控制系統由智探架構、智算中心、智控技術、關鍵零部件構成,是一種針對車身垂直方向的智能化控制結構。
比如在智探架構的路面感知上, 云輦有預瞄系統,深度融合了單/雙目攝像頭、激光雷達等多個路面感知元件,可以識別車輛前方5-150m范圍內的路面特征及高程曲線,識別精度高達±3mm,15米內識別精度達99%以上,探測計算精準、宏液談聯動調節快速,可以很好地做到路面特征的識別、全地形的監測。
云輦智算中心還有多核高性能處理能力,支持多通訊和信號接口,其運算性能、功能安全、IP防護、EMC性能、可靠性等均位于領先水平。同時,軟件架構實現了底層、中間層、操作系統、應用層分層解耦,實現模塊化開發,具有很好的穩定性、安全性、兼容性、可擴展、可移植、可升級。
關于數據協同怎么辦?
云輦智算中心可以調取車輛感知層信號數據,通過“行云”算法,可對路面狀態、車身姿態、車輪載荷等信息進行高速運算,實時輸出最佳控制策略,帶來出色的體驗。
再看硬件——
云輦通過高度、剛度、阻尼、主動力控制技術,來支配懸架本身的機械結構,從而實現“橫-縱-垂”三維融合控制及智能駕駛的協同。
垂-縱向協同可改善車身俯仰舒適性,有蔽碰效縮短制動距離;垂-橫向協同可增大輪胎側向力極限,提高橫向穩定性,拓寬車輛操控邊界;垂-縱-橫協同可在駕乘體驗與安全性上帶來全方位提升,給車身控制帶來無限可能。
一句話總結就是,“你設計的是懸架,云輦玩兒的是舞姿”。
落地層面,云輦智能車身控制系統分為云輦-C智能阻尼車身控制系統、云輦-A智能空氣車身控制系統、云輦-P智能液壓車身控制系統等,從舒適、操控、安全、越野等維度提升駕乘體驗。
其中,云輦-C可以兼容車輛舒適性和運動性的;云輦-A讓整車具備優秀的舒適性、支撐性與通過性,樹立新標桿;云輦-P的核心優勢是超高舉升、四輪聯動、露營調平等越野功能,塑造豪華越野新高度。
接下來,云輦-P將首搭仰望U8;云輦-A將首搭騰勢N7;而云輦-C硬件則已經搭載在了比亞迪漢、唐及騰勢D9三款車型的部分配置版本上,后續將通過OTA陸續升級為云輦-C系統。
當然不止這幾款車型,未來云輦的上車數量會更多,將陸續搭載在王朝海洋旗艦車型、騰勢、仰望及專業個性化品牌上,幫助比亞迪全品牌升級。
也就是說,根據旗下多款車型定位取向的不同,云輦-C、云輦-A、云輦-P等一整套云輦系統,就能完美適配,工程師可以以更高的效率完成高質量底盤調校。
云輦的更高階,是“王炸”云輦-X。
發布會現場,搭載云輦-X技術的仰望U9還展現了全主動車身控制技術,“0”側傾、“0”俯仰、三輪行駛、車輛跳舞與原地起跳等高階功能讓人如癡如醉,同時它也成了全球車身控制系統的最高水準。這一次,比亞迪以先河之姿,引領車身控制技術前沿發展。
寫在最后:
電動化帶來了整車架構的變革,車輛控制由機械控制向電信號控制轉變,精度、效率大幅提升,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融入了多種感知元件,基于新架構設計,讓整車深度智能融合成為可能。
如今的汽車市場已然開始變天,中國車企疾馳而上,而合資車企卻艱難前行,背后的驅動力是技術,是新能源這條新賽道帶來的新機遇。
近日,比亞迪在多年潛心布局之下,發布了行業首個新能源專屬智能車身控制系統——云輦,解鎖“卡脖子技術”,在電動化、智能化賦能下,提升底盤研發效率,為新能源汽車帶來新生機,在技術發展的深水區持續創新,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向更高層次挺進。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車圖騰,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易車無關】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