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沒考好寫反思怎么寫 期中沒考好?這樣反思,家長和孩子一起打敗學習問題!
期中考試出分后,我們除了關注考試分數外,還有什么更需要我們和孩子去認真挖掘的呢?
01
家長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影響到孩子的學習
▼ 您是否過分干預孩子的學習?
每天對著孩子嘮叨學習,問長問短,孩子做什么在你眼里都不順眼,久而久之,孩子不僅喪失自主學習的能力,甚至可能產生厭學情緒。
▼ 您是否是個攀比型家長?
當孩子拿著成績單回到家和你匯報的時候,你更加關注的不是孩子考了多少分,而是某某某考了多少分。孩子原本想從你這里得到鼓勵或者安慰,可你的攀比,一下子把孩子的自信打到谷底。
▼ 您是否對孩子要求過高?
過度關注孩子考試沒考好寫反思怎么寫,對孩子期望和要求過高,都是對孩子非理性的愛。
家長非理性的愛,會與孩子內心最強大的成長力量為敵,束縛孩子的心靈,絆住孩子前進的腳步。
02
家長如何幫孩子提高成績?
▼ 不要只看到分數,更重要的是孩子的進步空間
當孩子考了98分的時候,不要去責問孩子為什么沒有考100分。
孩子明明從90分,努力考到了98分考試沒考好寫反思怎么寫,這其中的進步空間,不值得被鼓勵一下嗎?
我們不能只看分數的多少,還要看孩子每次與自己相比,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如果退步了,就幫孩子分析原因,制定一個更好的學習計劃,爭取每一次都有一個對得起自己的成績。
▼ 指導學習不是替代思考
輔導孩子時,不要代替孩子學習,養成孩子的依賴心理和遇事退縮的習慣。
要教給孩子獲得知識的方法,如教孩子如何去查工具書考試沒考好寫反思怎么寫,如何獲得自己想要的資料等。
▼ 用賞識促進孩子主動學習
要讓孩子明白,學習是為了自己,自己要對自己的成績負責。當孩子自主完成作業,自主完成預習、復習、刷題時,家長要第一時間表揚和肯定。孩子會在家長的贊賞中更加主動地學習。
▼ 學習心態和習慣比成績重要百倍
家長對孩子成績的反應,決定了孩子的學習態度。相比于考了多少分,家長更應該關心孩子在學習上是否養成了自主作業、預習、復習、刷題的好習慣,以及孩子學習的過程是痛苦不堪還是比較快樂。
知道孩子成績后,家長要記住一條“潛規則”,那就是“永遠不埋怨孩子”。
只有把孩子的學習問題,當做是我們自己的教育出現了問題,我們才有可能幫助孩子真正解決問題。
03
學生首要任務是分析試卷
試卷分析的能力應該成為學生必備的能力。
但是,有些學生只盯著考試分數,考不好,只會對著試卷生氣發脾氣,甚至揉爛試卷。對試卷分析不重視,或根本不會分析,就會平白失去一次自我檢驗的機會。
事實證明,成績優異的學生都十分重視試卷分析,且都有一套分析的策略和方法。
▼ 從逐題分析到整體分析
從每一道錯題入手,分析錯誤的知識原因、能力原因、解題習慣原因等。
這道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什么?知識點的內容是什么?這道題是怎樣運用這一知識點解決問題的?這道題的解題過程是什么?這道題還有其他的解法嗎?
在此基礎上,學生就可以進行整體分析,拿出一個總體結論了。
通常情況下,學生考試丟分的原因大體有三種,即:知識不清、問題情景不清和表述不清。
所謂“知識不清”,就是在考試之前沒有把知識學清楚,丟分發生在考試之前,與考試發揮沒有關系。
所謂“問題情景不清”,就是審題不清,沒有把問題看明白,或是不能把問題看明白。這是一個審題能力、審題習慣問題。
所謂“表述不清”,指的是雖然知識具備、審題清楚,問題能夠解決,但表述凌亂、詞不達意。
上述問題逐步由低級發展到高級。研究這三者所造成的丟分比例,用數字說話,也就能夠得到整體結論,找到整體方向了。
▼ 從數字分析到性質分析
1. 統計各科各種原因的丟分數值。如計算失誤失分、審題不清失分、考慮不周失分、公式記錯失分、概念不清失分等。
2. 找出最不該丟的5—10分。這些分數是最有希望獲得的,找出來很有必要。在后續學習中,努力找回這些分數可望可及。
▼ 從歸因分析到對策分析
以上分析,都屬現象分析,在此基礎上,學生就可以進行歸因分析和對策分析。
三種分析逐層遞進:
04
學生反思期中考試后該怎么辦
▼ 知識上查缺補漏
找到學習上的薄弱環節,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補充完善,讓知識的吸收全面化、系統化、有效化。
在試卷分析過程中,通過正確答案和錯誤答案的對比,重點找到掌握不牢的知識點。
有效鞏固薄弱知識,可以通過多種方式。
比如,英語學科可以制作單詞卡片,然后將考試中拼錯的單詞寫在卡片上,隨身攜帶,隨時復習,提高記憶效率。
還可以建立各個學科的“好題本”,尤其是較弱的學科。
“好題本”不僅可以匯總錯題,還可以將老師講過的一些典型的、思路巧妙的、對自己有所啟發、讓自己有所領悟的例題整理上去。
▼ 注重學習方法和習慣的調整
考試不僅僅是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也在檢驗學生學習方法的優劣和與應試能力的強弱。
學生在考試中往往集中暴露粗心、做題方法不對、不會審題、檢查不細等方面的不足,彌補這些不足對后面的學習至關重要。
比如,學生平時學習不夠踏實認真,容易浮躁,考試時看到自己會做的題目就沾沾自喜,容易掉以輕心,最終失分。
這個問題反映出學生學習習慣與態度不好,要想有針對性地解決,需要在平時注意培養良好的習慣:
逐漸培養自己對各個學科的興趣。心里要清楚什么是好習慣。堅持不懈地強化訓練,讓自己由被動到主動再到自動。
▼ 分析自己的付出和收獲是否成正比
一般來說,只要平時學習努力,做到考前認真復習,都會取得理想的成績。
但是也有例外:有的同學平時不努力,但分數不低,很有可能是靠投機取巧或吃老本得到的分數;有的同學學習明顯比前期努力了,但還是沒有考好,這時也不要灰心,而要繼續努力,慢慢儲備知識,做到厚積薄發。
學習如同跑馬拉松,貴在持之以恒。學習這場馬拉松是耐力的比拼,開始跑在前頭的,未必能笑到最后,一開始落在后邊的,最終不一定是失敗者。
▼ 正確對比,增強學習的信心和勇氣
最簡單的是縱向比較:拿本次考試的成績與上次考試的成績對照,看是否比上次有進步。
不僅從總成績上比,更要比到細處,具體到每科,細化到每科的知識點。
如語文考試,上一次“基礎知識與運用”失分較多,這次通過努力失分減少了,這就是一種進步。
另一種是橫向比較,即:拿自己的成績跟班、年級各檔次分數線比。
舉例來說,語文考110分,數學考98分,哪一科考得好?不好判斷,因為沒有參照物。
這時可以把各檔次分數線作為參照,通過對比,幫助自己找到相對處于弱勢的學科,及時補救,預防偏科。
家長,要在反思后,找到自己的不足,發現孩子的亮點,及時給孩子打氣,讓孩子有信心和勇氣繼續進步。
孩子,要在反思后,找到自己的薄弱環節,找到自己的調整方向,找到學習的勁頭和信心。要把考試當成學習的助推器,使自己更加優秀。家長和孩子一起反思,一起改進,形成合力,才可以最快地打敗學習問題,提高學習成績。
05
下面是本校孩子學習的成績表: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