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吸引家長參與教研的意義與模式2012年05月11日 17:01:07學前教育研究 張曉紅 閆雙玲 學前教育信息部

[摘要]幼兒園教研活動的有效開展,不僅依賴于教師、家長的多方參與,同時也需要扎根各類日常教學活動實踐,并依托網絡論壇等互動平臺,開展互動式教研。從不同的視角聚焦特定的幼兒園教學問題,利用不同教研參與主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既可以提升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又可以豐富家長的育兒策略,推進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質量的提高,共同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關鍵詞]家長;幼兒園;教研活動

幼兒園教研活動對于幼兒教師專業發展與幼兒園教學質量的提升都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但目前幼兒園教研活動中普遍存在著教研主題單一、教研制度執行不力、缺乏有效評價等問題。[l]究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教研參與主體過于單一所致。我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應通過利用各種資源,有效地促進幼兒發展……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可見,有效吸收幼兒園教育的各方利益相關者參與幼兒園日常的教研活動,不僅有助于集思廣益解決幼兒園各類教學問題幼兒發展評價表家長評語怎么寫,而且能夠借此增進各方對幼兒園教育的理解,使得幼兒園獲得更為廣泛的社會支持。基于此,本研究將著重探討幼兒園如何有效吸引家長參與教研,以提升幼兒園教研活動成效的問題。

一、吸引家長參與教研的意義

幼兒園教研活動主要研究教師在自身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并探討如何以教師力所能及的策略和方法解決這些問題,然后讓教師從中獲取經驗,提升屬于教師自己的理論,最終使教師在態度、知識和技能等方面都有所進步。[2]由此可見,園本教研最直接的目的是解決教師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并借以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但其終極目的都是指向幼兒的發展,并最終帶動幼兒園自身辦學水平的提高。

教師和家長在學前教育實踐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教師掌握著豐富、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家長則帶著不同的職業文化背景,并對孩子有著更為全面的了解。因此,園本教研活動如果能充分調動多方利益主體共同參與,保證在教研實踐的各個層面都能實現家園之間的有效溝通,勢必會增進家園之間的相互了解和支持,促進教師與家長對孩子的理解,最終真正實現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質量的共同提高。

二、家長參與幼兒園教研的主要模式

吸引家長參與幼兒園教研活動,從本質上講就是在明確和界定教師和家長雙方在園本教研活動中的具體角色和功能的基礎上,通過各種途徑促使他們在園本教研的各個環節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更好地為教研問題的界定、分析和解決出謀劃策。在具體實踐中,我們探索出了以下主要模式。

第一步:集體觀摩、問題聚焦

園本教研問題一般來自于幼兒教師日常所積累的教學問題,但由于每個教師所遇到的問題各不相同,具有相當大的個別性和差異性,因此并不是所有問題都值得采取全園教研的形式予以討論和分析。為此,采用集體觀摩討論的方式來聚焦問題往往成為很多幼兒園園本教研的一種主要形式。這種形式又被稱為現場互動式教研,其主要流程是:根據日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幼兒園先組織教師共同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再組織教師進行現場觀摩研討。[3]傳統的這種教研模式雖然有很多優點,但問題聚焦的視角單一,缺少非專業人士,特別是家長的意見和看法。這使得園本教研問題的探討和解決往往是在“局內人”之間展開,至于家長和兒童的真實需要和訴求則被選擇性地“忽視”了,這從根本上而言不利于界定和解決真正的教研問題。另外,相對固定的教研活動形式常常對參與者的時間和精力有著較多的限制和要求,教研活動持續、深入的開展并不容易。為此,我們在吸取原有教研活動形式之優點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

如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我們邀請了全體教師和各班級家長共同觀摩,在收集和聚焦教學活動中的問題時采取了兩條途徑:首先對于教師而言,要求每位教師將自己對教學活動的見解和想法進行梳理,并呈現在“教師教學評價表”上(即要求教師分別從教師的教和幼兒的學兩個方面,提出這堂課的兩條優點與兩點不足),然后通過匯總、整理,聚焦出教師教學方面的突出問題。

這種初步收集信息的方式較少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而且由于“教學評價表”對問題的收集有著較為明確的規定,能幫助教師進行針對性的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思,從而為后續的集中討論和分析奠定基礎。其次對于家長而言,請家長利用網絡平臺將自己對教育活動的建議、感受,通過幼兒園網站的班級論壇加以呈現,從而實現同教師及其他家長之間的互動與交流,然后再由教師提煉出家長們最感興趣、并一致希望幼兒園教學解決的共性問題作為教研研討的重點。這種利用網絡平臺(如BBS)展開虛擬教研的形式不受時空和人群的限制,能實現信息的即時傳遞和分享,代表著教研活動載體發展的一種新趨勢,有助于實現家長對幼兒園教育教學的實質性參與,促進教師與家長的即時溝通與多方理解。[4]

第二步:分組交流、深度匯談

通過前期的問題匯總和初步的討論與分析,園本教研所收集的相關信息總體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教師自身視角下的教學問題,另一類是來自家長的育兒困惑和他們作為“局外人”視角下所發現的教學問題。為提高研討的效率,在接下來的教研活動中,我們將全體教師分為兩組,其中教研A組研討解決教師聚焦的問題,特別是有關教師教學技能方面的問題;教研B組研討解決家長的問題。兩組教師分別根據各自的研討主題,積極查閱相關資料,然后進入深度匯談的階段。

所謂深度匯談是指設法讓不同的想法在群體中自由交流,以發現較個人看法而言更為深入的意見,所以它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對話,其目的是超越個人意見,而非在對話中取勝。[5]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可以將深度匯談分為以下步驟。

首先是懸掛假設。參與討論的人要首先把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視為假設,集中呈現于眾人面前,接受大家的詢問和討論,其目的不是迎合或否定一種看法和假設,而是明確地提出問題,并對內在的假設和理由進行清晰的表達,讓整個教研團隊共同理解它的產生,實現對問題更為全面的了解和認識。如教研A組在針對“教師提問一幼兒回答一教師回應”這一環節提出了“教師應如何進行有效回應”的問題。參與者給出了諸如教師應對幼兒不符合預設的回答進行跟進性回應,教師小結性語言應該加強,教師應以表情、肢體語言等多種方式回應幼兒等多種建議。這樣的觀點呈現和討論方式豐富了教師對如何回應幼兒的問題的認識。

其次是反思和探尋。反思是要放慢思考的過程,審慎的審視每個結論的產生,對結論所依賴的證據或理由進行檢視;探詢則是在面對面或者雙向的即時交流中,避免單純地否定他人的想法幼兒發展評價表家長評語怎么寫,而以追問的方式探詢他人的理由和看法。同時對自己而言,當面對他人如此提問時,要能及時、明確地呈現自身的假設和理由,以促進問題的討論不斷深人和提升。如教研B組在利用網絡平臺聚焦家長從“局外人”的視角所提出的共性問題時,教師給予的回應是多種多樣的,但都力求將自身的切身體驗和相關的理論依據相結合,以對家長進行有效回復。通過與家長的面對面的交流或網上的在線溝通,教師也在不斷地檢視自身持有的假設和理念,從而客觀上提升了自身的理論水平和反思能力,同時促進了家長育兒觀念的更新。

再次是進行技巧性討論。所謂技巧性討論是要尋求辯護和探詢之間的平衡,讓討論的各方對自己的假設進行辯護,呈現并衡量各種可能的想法,討論的焦點是如何行動。這需要反復、循環的研討和實踐幼兒發展評價表家長評語怎么寫,以最終選擇和整合出更好的解決策略與途徑。如在分組進行反復研討時,教研A組提出改進教師教學技能方面的策略;教研B組則討論出回復家長育兒方面困惑的具體方法,兩組再通過匯總,達成共識,生成新一輪的教學觀摩。整個循環研討力求讓教師、家長在充分參與研討的過程中得到提高、促進相互理解。

三、吸引家長參與教研的成效

(一)有助于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豐富教師與家長溝通的策略

首先,教學評價中教師評價表的利用改變了以往“面對面”的直接評價可能帶來的諸如難為情等問題,聽課教師依據統一的評價要求匿名對執教教師的教學技能、課堂組織等情況進行評價,能更及時、準確、有效地給予被評教師以必要的反饋信息。

其次,在研討交流中利用深度匯談的方法使教師彼此之間實現了積極思考、相互啟發、相互促進,通過不斷的探詢和辯護以及反復、循環的研討實踐來聚焦、提煉出合適的教學方法和回應策略,同時也激發了教師進一步參與教研的熱情。

第三,以網絡平臺為支撐,教師超越時空的限制與家長展開即時的互動交流,一同聚焦共性問題,可以幫助教師從“局外人”的視角來審視幼兒教育,在全面了解幼兒的同時,自我反思和批判的意識與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二)增進了家長對幼兒園教育的理解,提高了家長育兒水平

通過現場觀摩和網絡平臺交流的方式,園本教研活動實現了教師和家長多層面的有效交流和互動。家長開始以“局內人”的視角看待幼兒園教學的生成性和教師工作的復雜性,結合日常家庭教育經驗以及同孩子的交流所獲得的有關幼兒園教學的信息,輔以同教師的探討和分析,進一步加深了對幼兒園教育的理解,并逐漸認可、接受、形成了一定的科學育兒理念,提高了家庭教育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易凌云.幼兒園園本教研的現狀——對北京市幼兒園的調查.學前教育,2005,(5)

[2]朱家雄.幼兒園園本教研再議.學前教育研究,2006,(6)

[3]林民芳,鄭艷.現場互動式教研途徑的嘗試.早期教育,2004,(1)

[4]姚金榮.開放互動,共享智慧——關于網絡虛擬教研平臺建設的構想.教育信息化,2006,(4)

[5]俞野平,耿蕓.深度匯談——學習型團隊的最新溝通模式.公關世界,2003,(9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