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老師很愿意聽你分享孩子的重要事件,比如旅行,手術,搬家,參加球隊比賽,親人來訪之類,因為越多了解你家孩子的課外生活,老師就越能有效地幫助孩子的在校生活,這樣做還能讓老師體會家長對他們的信任,拉近彼此的距離。

美國小學鼓勵家長作為志愿者參與班級管理。

一次,孩子問我有沒有空去當志愿者,殷切的眼神,讓我把本來脫口而出的“媽媽很忙,還要上班”變成了“行吧”,從此,每周一的上午,我都出現在孩子的班上,幫老師改考卷,準備作業或手工材料,順便看看老師怎么立規矩、用什么學習材料……課間聽老師聊聊學校班上的趣事,慢慢的,我和老師多了些溫暖的聯系。

孩子就更高興了,本來周一上學很痛苦的,現在特別期盼,我們之間也多了不少話題。

常常在群里聽一些媽媽談孩子在學校受欺負的事件,雖然沒有親身經歷,不過我想,如果家長常在學校和班里露面,和老師有通暢良好的關系,情況是不是會好些?

2. 孩子對老師、同學、學校的評價,只信一半

資深的老師都知道,孩子告訴老師的關于家里的事,大約只可信一半,這和誠實無關,孩子的表達,理解,分析力還很有限。所以家長也要知道,孩子告訴你的關于老師,同學和學校的事,也大約只可信一半。如果你認為重要的事,一定要主動多問,多了解后,才做出判斷和解決方案。

3. 見面談是最有效的溝通方式

老師真的很忙,請不要用或短信的方式和他們分享較復雜或難辦的事情,約個時間面談是最佳方式。

4. 尊重

如果對老師的工作方式或其他有異議,請先和老師本人溝通,無法解決再去尋求校長助理或校長的幫助,請尊重先后次序。另外,請尊重老師個人的課外時間。

5. 慎言

孩子總在聽你們說——尤其在你認為他們沒有在聽的時候,關于學校和老師的評價或敏感話題,請避開孩子。

孩子班上曾有個從北京過來的女孩,剛來美國,英文不太好,我孩子又是班上唯一能聽懂中文的,老師就讓他當翻譯,很快他倆就成了好朋友。

孩子的外婆每天接送孩子,和老師語言不通,我便總多和她寒暄幾句,但她每次聊天必抱怨(當著孩子的面)——孩子的爸媽不管孩子啦,幼兒園設備簡陋不如北京啦,某某老師又黑又胖又懶啦,孩子不乖惹她生氣啦……

她的孫女,長相可愛,口齒伶俐,可隨口就是尖刻的話,“你的新鞋子真難看!你媽媽給你帶的午餐看著就不好吃!這個老師太胖了,難看死了!我媽媽說你老是和我講中文,我的英語才不好的!……”后來這孩子轉學,走之前還語重心長地對我孩子說,“我媽媽說這個幼兒園不好,老師什么也不教,這樣你會越來越笨的,趕快讓你媽媽給你換個幼兒園吧。”真是讓人無語。

但其他家長在“慎言”這件事上做得還是非常好的。比如有個老師,因為上課不熱情,家長們不滿意和老師溝通后無果一般家長建議怎么寫,最后拿到了家長們的聯名投訴信和校長的勸退函。整個事情搞了大半年,但孩子們從頭到尾都不知道一般家長建議怎么寫,更沒聽過任何關于這位老師的閑話。老師離開那天,孩子們還準備了禮物和歡送派對。

6. 不要把你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時間表,他們最終都會學會的。 ‘快’并不總是代表‘更好’,‘更多’也不見得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這一點美國學校做得特別好,孩子從上學就常聽老師說,“你就是你,你與眾不同”,這種教育理念下,孩子們要重點學習探索自己——我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而不是要學會什么、應該做什么、必須做得多好……孩子很少說“我的數學比誰好”、“我的語文全班第一”、“那道題只有我會”這類話,而愛說,“我很擅長數學”、“我知道很多關于銀河系的事”、“我不喜歡跳舞”……

7. 孩子的功課是孩子的,讓他們自己完成

有些作業或項目,可以問一下老師需要家長參與多少。如果作業沒有達到老師的期望,讓他們自己修正和體驗這個過程。

輔導孩子作業的初期,我總能一眼就看到一堆問題——字寫得不夠端正,橡皮擦得不夠干凈,造的句子太簡單……然后給建議做引導,比如造句子可以長一點、用雙引號……這樣一來,老師的評語自然令人振奮。不過我很快發現,她不再自己造句子了,等著和我一起做。

原因很簡單,我的過多參與讓孩子覺得,“反正自己也寫不好,不如就等媽媽寫吧。”效果不佳,我馬上收工,現在每晚我只需提醒她自己找找錯別字之類,當然如果她要求,我也會給些建議,但適可而止。

8. 允許孩子犯錯,甚至失敗

允許他們忘記做功課,忘記帶午餐,忘記帶足球鞋,讓他們自己了解這樣做的后果是什么,下一次他們就記住了。如果孩子很健忘,做個每日備忘錄掛在門后。

9. 不要總為他們迅速解決問題

你這樣做是告訴孩子,他們沒有能力自己解決問題。你可以問他:‘這件事你準備怎樣處理?’然后讓他按自己說的去做,而不是你認為他應該的方式去做。

當孩子抱怨時不要馬上介入。給他們一兩天時間,然后再問他們想要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如果還存在的話(通常問題會隨著時間和距離而消失)。自信來源于孩子的成功經驗,即便是解決一件小事,也能讓他們覺得自己很行。

這條建議給我的啟發最大。美國學校的品格教育一般家長建議怎么寫,非常重視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上個月就是孩子學校的“ of ”(責任主題月),每周都有一個關于責任的主題,讓孩子們做實踐,包括問答、手工、小品和寫作。

其中有一個話題是,“寫下你負責的事。”我和孩子竟然聊了一個多小時,最后還把她責任范圍內的事情一件件寫了下來:自己做作業、自己整理書包和房間、自己按時睡覺……后來孩子上課忘帶作業夾、體育課忘帶球鞋球衣,對我提要求,“媽媽你明天早上提醒我吧”、“媽媽,我的東西先放在你那里吧”,我都直接拒絕了,孩子也沒辦法,只好自己做了個備忘錄,每天看,很管用。

10. 放學后第一件事,休息

有時候,孩子什么也不想學,什么也不想做,好好讓他們經歷這樣的時刻,一個沒有停機時間的孩子,很難學會娛樂自己。很多孩子每天放學后,需要重新充電才能學習,給他們充分的時間放松一下,吃些點心之類。

11. 床是用來睡覺的,不是用來寫功課或者玩手機的

睡眠和健康的關系有據可查。在固定的時間睡覺,在固定時間關閉電腦和iPad。

12. 幫助孩子設立成功的目標

如果孩子很健忘,做個備忘錄掛在門后。

13. 給孩子探索自己真正興趣的時間

孩子還小就進入高強度的專業訓練,或許對音樂和體育項目很重要,但這同時也削弱了孩子繼續探索的意愿。

14. 凡事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孩子需要了解一個事實,他們不可能做每件想做的事,讓他們學習如何做選擇。

15. 家庭晚餐太重要了

不一定要很長,也不一定要在家里。一家人一起吃飯提醒孩子我們是一家人,家是他們的安全港灣。

16. 定期和孩子單獨相處

給他全部的注意力,不一定要出門,也不需要安排特別的活動。讓孩子知道你很想和他單獨在一起,這會給到孩子一個重要的信息,我在爸爸/媽媽的生活中有著很大的意義。

新春快樂

來源 | 成長在洛杉磯(ID:)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