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 醫生問診 前沿科技 | 國內首次! AI醫生與真人醫生一起義診,問診結果一致性達96%
AI時代到來,人工智能可以給我們多少想象空間?是的聊天、協助辦公功能,還是的3D繪畫效果?
不止這些,AI現在還能當醫生問診病例。6月30日,在成都高新海爾森醫院,舉行了一場“AI醫生”與真人醫生的一致性評測。當天現場來了120多名患者,以及10名來自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主治醫生共同參與評測研究。主辦方工作人員透露,此次“AI醫生”義診評測是國內首次。
▲AI醫生義診現場
NO.01
研發“AI醫生”目的是
輔助真人問診
走進問診室,現場有7個科室、8個問診臺,包括兩個心內科、泌尿科、骨科等。每個問診臺都配備有一名醫生助理chatgpt 醫生問診,負責將患者的病癥以文字形式傳遞給“AI醫生”,同時真人醫生在問診系統內也會同步得到患者信息。
此次AI醫生義診活動主辦方醫聯的工作人員說,為了保證評測結果的真實性chatgpt 醫生問診,真人醫生并沒有與患者面對面進行問診。“這次評測絕不是一次AI與真人的PK,開發的目的,是希望通過不斷優化,將來可以將這款‘AI醫生’應用到輔助真人醫生問診中。”該名工作人員表示,主要是解決病患的首診問題,比如常見病中的頭疼腦熱等,幫助真人醫生了解并判斷病患可能得病的范圍。同時,可以讓患者更了解自己的病癥及如何在治療期間搭配飲食等。
NO.02
AI與真人同時問診
義診當天,一名58歲的女性患者坐在消化科問診臺前,告訴醫生助理,自己經常有腹脹、打嗝的問題。醫生助理立即通過文字,將問題同時傳遞給和真人醫生。
不久,首先明確該患者癥狀與消化系統相關,并引導患者對癥狀進行描述,比如“腹脹和打嗝是慢慢出現還是突然出現的”“持續了多久”“有沒有其他癥狀”等。該患者回答,一年前開始有腹痛伴隨腹脹、打嗝,口干口苦等癥狀。
而真人醫生面對該癥狀,首先提問的是患者的身高、體重、精神狀態等基礎問題。在得到患者答復后,開始提問是否有反酸、燒心等感受,同時還問到患者的睡眠、飲食等問題。在得到患者回答睡眠差但飲食尚可后,真人醫生繼續詢問是否有高血壓、糖尿病等。該患者均否認。
而的回應則是進一步告知患者,癥狀可能與胃腸道功能紊亂有關,并抓住之前并未掌握的“腹痛”問題追問“您的腹痛是持續存在還是陣發性的”“痛感在哪個位置”“有無腹瀉、便秘等癥狀”。
患者回復:“沒有很痛,主要是腹脹”。接著也問到是否有泛酸、燒心的感受。得到回答后,開始詢問家族病史與患者本人既往病史、過敏史,還問了患者是否曾做過手術。患者回復曾做過子宮肌瘤手術,無過敏史。同樣,真人醫生也問了類似問題。
通過對比,真人醫生相較于,多了關于飲食習慣的問題。該患者回復喜歡吃辛辣食物,燒心的感受在吃辛辣食物后出現。
和真人醫生的檢查建議都包括腹部彩超、胃腸功能檢查、胃鏡檢查。經過查看檢查結果,真人醫生判定是脂肪肝,開出莫沙必利片并建議患者多運動。
在得到脂肪肝的信息后,沒有直接給出建議,而是繼續詢問患者身高體重。在算出體重指數屬正常范圍但接近“過重”后,建議患者做慢跑、瑜伽等運動。緊接著又追問患者的飲食是否規律、作息是否規律。在得到肯定回答后,又建議患者多吃水果蔬菜并多喝水;最終,并未給出服藥建議。
NO.03
AI醫生可自動識別錯別字
在義診過程中,陸續有幾名患者向工作人員表示AI問診速度太慢。
對此,工作人員解釋,此次義診的過程首先由患者將癥狀告訴現場醫生助理,由醫生助理通過文字形式同時轉述給及真人醫生,等待兩方的進一步回復后,再將問題、檢查方案等內容口述轉達給患者,“為了本次測評的準確性,不論‘AI醫生’或是真人醫生,均只以文字方式問診。”
對比真人醫生問診,在問診時,過程詳細,將所有可能性一次給出,同時將多項問題顯示在對話中,通過患者不斷回答提問,不斷排除無關項,得到相對小范圍的可能結果。而真人醫生的問診過程,給人的直觀感受是簡潔、明了。“真人醫生每天接觸大量的病人,會出現疲倦,且打字不比語言對話,簡單的內容可以節約時間,提高效率。”現場工作人員解釋。
同時,如果患者并未回答提出的問題,則會反復提問。值得注意的是,若患者書寫了錯別字,依然可以識別患者真實想表達的含義,進行解答或回復;若患者用口語化近義詞代替原有的書面詞匯,如“失眠”改為“睡不著”等,均能理解。
工作人員介紹,的問診過程是模仿真人的思維結構,就像一棵樹,它的可能性很多,通過患者的反復提問中,排除無用枝椏后,在重點“枝椏”上進一步確定最終的“樹梢”。“它可以識別文字中的錯別字,但對于‘孃孃’等四川方言或其他地區方言文字,‘AI醫生’暫無法識別”。
NO.04
AI與真人問診結果
一致性達96%
6月30日晚chatgpt 醫生問診,來自北大人民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友誼醫院和阜外醫院的7名專家教授對其中91份病例進行審核,并對“AI醫生”的問診、診斷、治療建議、輔助檢查方案、數據分析的準確性及提供可解釋信息、自然語言問診與交互等7個評價維度進行打分。
最終,評測結果為:真人醫生綜合得分7.5分,AI醫生綜合得分7.2分;AI醫生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主治醫生在比分結果上的一致性達到96%。
在當晚的線上直播點評中,北大人民醫院骨科主任醫師薛峰表示,自己對“AI醫生”問診結果整體感覺還不錯。“我感覺AI醫生的語言內容翔實,真人醫生看病時與病人對話少,給病人的信息少。比如對于女性患者,AI醫生會問經期、孕期等,真人骨科醫生則很少問。”同時,薛峰也提出,骨科醫生在問診時最重要的是“查體”,實際是檢查患者的骨骼問題,但AI醫生無法做到,還是需要借助真人完成。
中日友好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劉國梁表示,“AI醫生能想到所有的患病可能性和誘因,在藥物過敏等各個維度都會考慮到,這一點有利于幫助真人醫生自身的知識結構完善和拓展。但AI醫生容易出現重復推薦檢查項目,有一些檢查項目是沒有必要的。”
主辦方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已經可問診3000多種常見病癥,今年年底將完成第一階段的測試,屆時它的可問診病癥數量將有更大幅度提升。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