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網友將高考語文作文題目輸入AI系統,請人工智能嘗試寫作。這些由電子系統寫作出的文章,被網友分享到網上,不少網友在閱讀后都會不禁感嘆:“比我寫得好多了。”一些來自教學一線的教師也表示,按照評分準則,這些作文不少都可以達到中上水平,個別篇章評分甚至會更高。

AI寫作文,一點不比常人差,之前很多人還是將信將疑。等備受關注的高考作文讓AI“趕考”,交出了“中上作文”的答卷,其讓人的震驚程度還是引發了話題。高考作文,普遍被認為“比較能考核普通學生十幾年的求學成果”,AI無論是“體力”還是“腦力”上幾乎都“秒殺”普通人,希望對普通人造成的“震驚”,轉化為教育界的深層思考,以及普通人對“終身學習”的再認識,切切實實帶來一場“學習科學”的革命。

作文,俗稱主觀題,還是被認為“比較能考核思維能力、綜合能力的”。然而一般人比較頭疼的“寫作文”,并非“可望不可即”。因為它無非考察的是知情意,即認知、情感、意欲等方面,而這些方面在有心人那里甚至可以量化。而這給以數據輸入深度學習見長的AI,留下“破解”“標準化寫作”之機。AI論算力,大腦肯定比不上,論算法,通過學習“以往高分作文的訣竅”,并不比普通人差,“電腦比我會寫作文”的感嘆,想想也來得自然。

AI作文不輸常人,如果說給普通人帶來震驚,那也是因為之前普通人對AI的認知還不夠。AI對人腦運行的模仿能力,可謂一日千里。現在說AI有多聰明,根源上還是“人腦該有多聰明”,但這里是“人腦該有多聰明”,而不是“具體每個人的人腦有多聰明”。AI功克一個個人類思維堡壘,比如國際象棋、圍棋,現在是高考作文,除了要對AI的能力有認識刷新,還應讓普通人對人的大腦的數據處理、學習、創新思維能力的可能性或者說邊界,有更深刻的認知。理論上來說,每個人的大腦都可以更加聰明,只是普通人不知怎么訓練自己的大腦,其中的潛力開發,想想都讓人興奮。

當AI“輕松”寫作文,而且拿到的分數,比大多學了十幾年的學生甚至更高,足以讓教育界人士陷入思考。教學還要用“題海戰術”以量取勝嗎?當AI瞬間寫出中上水準的高考作文,AI在教學中是否有更大的輔助作用,比如批改作文,給出有針對性的改善意見?現在Ai只能寫出“中上作文”,那么AI尚未攻克的,是否正是人類最可寶貴的深沉情感、最天馬行空的“創新精神”?換個角度來說,AI一瞬間就能寫出較高分作文,是否說明高考作文命題也有模式化趨向,能否在真正考出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精神上更進一步?

Ai作文不輸常人,對教學者和學習者的觸動,必然是無與倫比的。教育不能再模式化、拿一個標準衡量,需要給學生提供更多可能性,讓學生“更聰明”“更有靈性”“探究更多未知領域”,而不是老是跟著AI后面走。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在今日更適用,如今隨著AI發展的日新月異,知識更新不斷加快,知識不再是力量,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才是真正的力量,對AI在各個領域的顛覆知彼知己,讓自己“更加會學習”并不可替代,才是未來核心競爭力。(程振偉)

作文重復率多少算抄襲_寫作容易出現重復語句_ai寫作會重復嗎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