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題依據怎么寫 開題報告1-對選題背景的論證
該部分重點論證為什么會選擇該課題,論證時明確課題研究的動機。本部分內容在論證時需要對課題選題的整體思路系統地陳述出來,按照社會需要、學科發展需要、學校學生發展需要、個人能力條件的原則將問題提出的緣起逐一敘述,說明教師在問題提出的過程中是如何聚焦在自己做的課題題目中來的,增強課題選題的實效性。從目前搜集到的資料看,對選題背景的論證主要存在兩種傾向,一種是對選題背景的論證過于籠統模糊,另一種是缺乏科學的事實依據。
反例1:初中歷史雙語教學中多媒體使用研究
新的課改理念告訴我們,教師的教學方式要轉變,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要能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本課題的設定主要針對課堂教學中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例如歷史課中的內容太多,使學生容易產生煩躁選題依據怎么寫,他們覺得學不進去,容易失去學習歷史的興趣。因此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選題依據怎么寫,激發學生對歷史課的興趣,同時促進本組教師專業方面的發展,幫助老師真正樹立“沒有落后的學生,只有落后的教法”“讓每一個學生都享受教育”等觀念。讓這些理念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從而促進和提高學生掌握歷史知識的能力。
分析:選題背景論證過于籠統模糊。用大而空的理念籠統地說明課題研究的必要性是教師在課題背景的論述中常見的一種論證方式。從整體上看,對該課題問題的緣起的陳述缺乏研究者對問題思考的邏輯關系的描述。首先需要講清楚社會對歷史雙語教學的要求是什么,而不是籠統地說“新的課改理念告訴我們,教師的教學方式要轉變,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要能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新的課改理念到底是什么,在這樣理念下對我們的要求具體是怎樣的。現實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是怎樣的,產生的原因是什么,這些現實中的問題和理念的要求之間的邏輯關系是怎樣的,這些都需要在背景的論證中講清楚。核心點必須圍繞課題研究的動機是怎樣的。通過論證必須使大家十分清晰地了解為什么會選擇這個課題。
反例2: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培養的策略研究
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是指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實踐證明選題依據怎么寫,閱讀能力是語文素養的核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離不開讀書。
我校學生擁有的圖書量不多,擁有一百冊以上圖書的學生只占29%,擁有50冊以上圖書的學生占35%,37%的學生沒有嘗到課外閱讀帶來的樂趣,被其他的媒體奪去了幾乎所有的課外時間,所以不想讀書。46%的學生不會讀書,拿起書來無從讀起,不知吸收,不知消化,即使迷迷糊糊讀了也沒有什么收獲。11%的學生不能讀書,原因是家里沒有藏書或是沒有合適的書讀。
小學時期是讀書的黃金時代,童年的閱讀經驗往往構成一個人生命的底色。學生認識能力的提高、情感的豐富、智慧的生成、性格的塑造、品質的打磨,既有待現實生活的鍛造,也需要人文與科學的啟蒙與熏陶。如果在這個階段,能夠培養起學生的閱讀興趣,能夠讓學生多讀書,為他們打開感受經典的大門,那么學生將來對生活的情感、價值觀,也會不一樣。一個民族的發展,一個人的成長,是和喜歡閱讀分不開的。因此,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全面落實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我校確立了“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培養的策略研究”這一課題,致力于讓學生在課外能好讀書、讀好書、多讀書,為切實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分析:選題背景論證缺乏科學的事實依據,這是教師做課題中最常見的一種關于課題背景的論證方式。表面看,從大的宏觀層面和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分析了做該課題的必要性,但是認真仔細研讀一下就會發現社會所需到底是什么仍然十分模糊,對學校現狀的描述缺乏科學的依據,像“不知吸收,不知消化,即使迷迷糊糊讀了也沒有什么收獲”這樣缺乏科學依據的描述性語句應該盡量避免使用。“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全面落實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我校確立了‘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培養的策略研究’這一課題”這樣的表述并不能從中看出教師對該課題研究的動機,“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全面落實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本身就是我們語文課所致力追求的,與該課題的研究不存在邏輯關系。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